友情提示:380元/半年,儿童学编程,就上码丁实验室。
对之前学习的print(),int()函数,if、while和for命令,用漫画的形式复习一遍。此外,有针对性的做了一些练习题,加强对键盘和代码的熟练程度。

最近几天没有学习新的内容,一直在巩固已学的命令和函数。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除了缺少一些基础知识之外,比如一次方程,比如对键盘的操作,小朋友一般很难有逻辑的构建实现的步骤。此外,python作为黑白画面,手动敲字输入,屏幕字符输出,很难对小朋友有吸引力。除了大棒和胡萝卜这种方法之外,想要小朋友自觉地去练习,基本等于异想天开。
为了让python显得有意思,让编制的python程序有意义,讲解方法尽力向讲故事方面靠拢,编制的程序尽量用于解决学习中的题目或者实际碰到的问题。这对于作为辅助者的我来说的确是一种挑战。问题的难点在于,其一要让小朋友感兴趣,其二讲解内容的方式以及出的问题要从小朋友现有知识水平出发。
学习是有个目的的。我的想法是利用编程来锻炼个人能力。首先,把python作为一个工具,用于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其他的事情也可以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编程更需要有逻辑地解决问题。其次,通过编程锻炼多尝试的精神。编程基本不会有一次就通过的情况,在有大方向而缺少实现细节想法的时候更是需要不断的尝试。运行不成功这种失败是常有的,从不成功到成功经历的步骤一般都是 失败-》尝试-》失败-》观察-》调试-》修改-》测试-》失败———–》修改-》成功。在这之中需要大量的细心和耐心。(稍稍往大点来说,人生不也是这种模式?)。再次,通过练习,熟悉键盘字母位置以及学习一些英文单词以及拼写。
想法总归是好的,不过万事开头难,从一无所知到入门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其实,想一想,其他事物的学习也都是一样。入门之后,学习就会变得简单和快速起来。为了加快入门速度,我基本每天给小朋友出个题目,让他练习一下。今天出的题目是打印5到10,小朋友基本2分钟就完成了,的确是有进步。
1. Print & if
print:虽然不是让计算机开口说话,但是可以利用print函数让计算机屏幕展示信息。
if:If条件语句中if、elif之后跟的条件就像是飞机场出口举着牌子排队等人的接机人员,每个接机人员都有自己的一些动作,出来的乘客依次走过这些接机人员,碰到接自己的就跟自己的接机人员走。当没有自己的接机人员的话,就走else通道。
2. While
While语句和if语句一样,只不过while语句的接机人员只有一个,并且他是一个特别奇怪的人,乘客路过他时候,如果是他要接的乘客,他执行完对应的动作之后,把乘客推进出口门里面,让乘客重新出来,一直让乘客变成不是他等待接机的那个人为止。(注:可能这个接机人员比较懒吧。。。。)
3.input & int
input:input函数告诉屏幕显示提示信息,然后等待接盘输入,拿到键盘输入的字符串之后,把这个字符串赋值给等号左边的变量S。所以变量S手里拿的也是字符串。
int:字符串变量S想把手里的字符串给整数变量i。但是i是整数,不能拿字符串,所以他们使用了int()这个转换器,字符串变量S把字符串放在传送带的入口处,而整数变量i在传送带出口处等着拿。
4. for
for语句中的x是一个间谍正在撤退,而后面xlist列表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是撤退道路上的一个关卡的boss,间谍x要想经过关卡,必须假扮这个关卡的boss才能通过。因此,在每一个关卡,对于其他人看来,间谍x就是这个关卡的boss。

1.制作两个列表,输出第一个列表的所有元素,输出第二个列表的第二个元素
maxlist=[6,1,5,12,6] ilist=['fish','max','fay'] print(ilist[1]) for m in maxlist: print(m) 输出结果如下: max 6 1 5 12 6
2.获得一个数字输入,然后输出1到该数
b =input("input a number") n=int(b) i=1 while i<n+1: print(i) i=i+1 输出结果: input a number4 1 2 3 4
3.获得两个数字输入,如果和大于50输出big,否则输出small
w1= input('input a first number') e1=int (w1) w2= input('input a second number') e2=int(w2) e=e1+e2 if e>50: print('big') else: print('small') 输出结果: input a first number33 input a second number22 big
4.输出5到10
i=5 while i<11: print(i) i=i+1 输出结果: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