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380元/半年,儿童学编程,就上码丁实验室。
排序,在我们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分析时使用很频繁。如果我们想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一般逻辑就是: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两种方式排序。
冒泡,形象地可以理解成气泡从水底往上升的一个过程。如果需要科学准确的解释请自行搜索。
https://baike.so.com/doc/2392104-2529369.html 网址已准备好,慢用!
举例:
有5个数值的一组数据,分别是: 5 4 3 2 1,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应该是 1 2 3 4 5

1·一组数据中,单个数据一次完整的冒泡我们称之为“1轮” ,实现完整排序需要经过多少“轮”排序。 例如:“5”从第一位到第五位过程成为“1轮”
2·数据表中单个数据“1轮”对比中,需要对比多少次;例如:“5”从第一位到第五位过程中,和相邻的数据对比的次数是4次。
3·满足条件后的数值交换。

从上图示例可知:
1· 一组数据按照一定逻辑排序后,需要进过N-1轮,N为数据表的长度。
2·一轮冒泡过程中,对比的次数和第几轮有直接关系。
我们发现一个规律:第X轮+ 对比次数=数据长度;
例如:第1轮过程中,“5”这个数据和相邻的数据进行过4次比较 第1轮+4次=5
3·满足条件后的数据交换需要借助另外一个变量进行交换。
如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