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380元/半年,儿童学编程,就上码丁实验室。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孙子算经》
看过《奔跑吧,兄弟》的家长相信应该对这一幕不陌生,就是有一期的“越狱环节”,包贝尔用“让兔子抬起两条腿”的巧妙方法解出了经典的鸡兔同笼题,成为跑男成员中第一个逃出牢房的人,而旁边只设了x和y的陈赫一脸问号。
这其实就是思维的差距了,人生而不同,思维方式也千差万别。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探寻从学校到家里总共有几条路,哪一条路程最短;
而有的孩子只会走父母指的那条路。
学龄后儿童需要具备的七大能力:
宝妈宝爸们看到这个不要头疼,虽然看起来有很多,但是孩子需要具备的很多能力,都与计算思维这个能力相关。为什么这么说呢?
计算思维是一种方法论,是任何学科都需要的一种思考习惯。
计算思维是如何帮助孩子快速解决问题的?我们知道计算思维包含四个部分:问题的拆分,模式识别,抽象以及算法。
就鸡兔同笼这个题目来说,问题会先被拆解成一系列好解决的小问题,大脑则负责思考每个小问题的解决方法;然后,聚焦几个重要节点,形成解决思路;最后设计解决步骤,再执行。而编程是将计算思维中的抽象方法,设计算法成“电脑能听懂”的语言。
所以说,通过编程锻炼计算思维才是正确的方式。
左下角的角色区添加角色,分别是公鸡、兔子、笼子各一个:
1. 笼子角色的脚本要根据已知条件算出结果,并在界面显示出结果(白框里的文字),我们输入题目中已知条件:
2. 我们要求鸡和兔子的数目,就是要解出两个未知数,把它转化为代码语言,这就需要创建两个变量来代表这两个未知数(兔子和鸡)。
现在根据已知条件输入兔+鸡=35,兔x4+鸡x2=94,注意左边的绿色框,里面包含了很多逻辑关系:“且”、“或”等等。孩子在做到这一步就要想,这两个式子是缺一不可还是满足一个就行呢?这就是对孩子逻辑思维最好的训练。
接着输入变量(发散下思维:分析一个问题时,教会孩子找出它的变量,问题就会好解决很多)。
完整的程序编程如下:
鸡和兔要执行的任务是:当它们接受到“计算鸡兔多少只”这个指令时,就要分别“喊出”结果,兔子的代码是这样的:
鸡的代码是这样的:
最后的结果:
我们求出了答案,孩子在过程中对逻辑关系“且”、“或”等有了更深的了解,对变量也会有初步认识,这些收获都能给孩子一些启示,有助于孩子以后高效地处理任何问题。
这就是数学+编程的强大之处。
转自公众号:
编程小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