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丁实验室,一站式儿童编程学习产品,寻地方代理合作共赢,微信联系:leon121393608。
我想让小猫只在湖边走……
————提出创意
我想让鲨鱼吃东西的时候会张嘴……
————提出创意
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原来他们正在学习硅码的编程课,
让我们走进看看编程学习是如何开展
如果要猜猫、鼠两界的名人,小朋友们肯定是脱口而出的汤姆与杰克,这次效果展示的作品就是猫捉老鼠的趣事。但在作品的创作主题上,并没有局限孩子们的想法与创意,甚至鼓励孩子们去脱离猫和老鼠这两个主角,在描述自己想法的基础上去一步步实现自己的创意。
这次课程的主题其实是一场活泼生动的战斗故事。
这节课的设置,有三个目的:
1、运用编程去述说一个情景故事;
2、学习程序中的判断语句;
3、创意分析、整合思维的训练。
猫和老鼠编程课程,是相对倾向于创意课程的设置。因此这是一个创意课程的课程实录。接下来我们通过记录实际的课堂过程来看看我们是怎样通过编程来训练孩子们的思维能力的。
猫和老鼠
(展示作品)
角色分解
孩子们很清楚今天的作品有两个角色,猫和老鼠,也有孩子说背景也可以当作是角色。
非常正确!
事件梳理
点击绿旗,小猫跟随按钮实现上下左右的移动;老鼠围着小猫不停打转;小猫走近老鼠,如果老鼠碰到小猫就说“快逃啊”。
程序流程
我们分别从猫和老鼠两个角色来梳理程序流程:
知识点分析
今天的代码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哪些?
1. 基础判断语句
2. 按键触发
3. 创意的分析与整合
小朋友的想法妙趣横生,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
对判断语句,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也基本能够理解。
小猫吃鱼,不,小猫钓鱼…
鲨鱼追小鱼…
还有螃蟹夹小猫,钳子咔嚓咔嚓……
螃蟹夹小猫,很有意思,
螃蟹怎样才算夹到小猫,
小猫又要怎样实现逃跑?
“螃蟹在湖边走,边走边舞钳子;小猫用键盘控制着走,如果螃蟹碰到了小猫,就喊“站住小猫猫”,然后小猫就要赶快逃走。”
积木块分析
分析今天的作品主要会用到的积木块,并且提示说明积木块所在位置:
经过以上内容的梳理,
小朋友们进入了编码环节,
去制作自己的作品,创作有趣的故事
作品实现和调试的过程中,总是充斥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的探索。
下面举两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或创意:
“老师我想让小猫只在湖边走,可它总走到水里去…”
——发现和提出问题
“你用什么控制小猫的行走?”
孩子转头去仔细看角色脚本……
“小猫的行动是键盘控制的,有什么办法让小猫往水边走的时候,碰到水却不能走进水里面?。”
——分析问题
怎么办呢?
如果小猫走到水边,小猫就后退,不在往前走……?
“我知道了,用如果碰到水那么…。”
——解决问题
给小猫角色设定判断条件,实现碰到湖水就停止。
——验证问题
“老师,我想让鲨鱼在吃到小鱼的时候会张嘴,有吃的动作”。
——提出创意与想法
这个想法很符合现实场景,小朋友们很会观察生活。
提出了一个想法与创意,那我们就来分解一下这个创意的内容。
吃的动作,可以具体分解为“碰到小鱼”,“鲨鱼张嘴”,“鲨鱼闭嘴”这三个动作;
扩大到整个情景里,可以分出两个具体小场景:“一般情况,鲨鱼闭嘴”,“如果碰到小鱼,那么鲨鱼张嘴”。
——分析创意
那要怎样具体实现这两个小场景呢?
小朋友则采用了不同方法:
有人采用了判断的双分支语句,运用了“否则鲨鱼闭嘴”;
有人则并行了重复执行的“闭嘴”动作。
小朋友的创意实现方法也是很有思考的。

——实现创意
小朋友把想要实现的效果与已完成的效果对比查看,进一步完善。
——测试与完善
孩子们完成作品后,最后的环节就是展示作品了。展示环节中,我们会启发孩子去思考一些问题,比如我的代码为什么要这样实现,经过了哪些修正等等,这个环节的目的在于:
展示、分享的机会,加深成就感
小朋友梳理分析自己创意思考的过程
检测小朋友是否真正理解了自己的实现过程
一次小朋友上台演讲的锻炼机会
在这个环节,我们的老师会针对今天作品实现过程中,这个小朋友对什么问题特别有疑惑的地方,会特别提出,以检测孩子是否真正理解了这个内容。同时,让孩子总结自己创意的实现、不足与还待完善之处。
今天这节课是创意课程的设置,课程重点在于孩子们创意思维的培养,创意分析与实现的思考。
创意源于生活,小朋友们对生活的观察与认知才让我们的作品显得更有趣,富有生机与活力。
创意思维的培养
创意,分析,实现,整合
观察联系生活,分析整合创意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硅码少儿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