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380元/半年,儿童学编程,就上码丁实验室。
这里 字符串的操作以及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无论于大人还是小孩,都需要持续不断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阅读力和理解力。阅读力决定了是否会读书以及是否能够优化读书所需要的时间。而理解力决定了是否能够消化理解以及运用阅读到的知识。无论是领导想要把自己从下属中解放出来,还是家长想从辅导孩子之中解放出来,培养下属和孩子这方面的能力不可或缺。
另外关于投入时间和获得知识(技能)的关系曲线方面。T1之前是痛苦期,花费时间多,可以获得的知识却很慢。从T1到T2是快速成长期,入门之后知识累积的速度会迅速加快。而T2之后则是随着知识累积量到了一定程度,即使再投入大量的时间,增加的知识却是很有限。
对于辅导小孩而言,因为什么知识对于小孩都是新的,所以各个方面的知识都会处于T1之前,也就是说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累积,而小孩获得的知识却很有限。因此,也没有其他的方法,只能慢慢把T1熬过去,等待T1之后的美好的春天。
做这个练习的目的一是学习字符串的各种操作,另一个则是加强对乘法的理解。题目的要求是获得用户一个输入,比如”8*5″,输出则是”8+8+8+8+8=40″。
平时写程序使用的IDE是Pycharm CE。其实练习一些函数的功能的时候,可以使用python自带的IDLE,好处是每一次指令的输入,都可以得到结果的反馈。可以使用函数进行各种尝试,从而加深对函数的理解。
字符串练习的几个要点是:
-
字符串是特殊的列表,可以使用[position]来获取特定位置的字符
-
[startingposition : endingposition]来截取一段字符串
-
字符串正数编号从0开始,倒数编号从-1开始
-
字符串本身也是一个对象,使用index函数可以获得要查找字符的位置
我们可以使用IDLE来做这些方面的练习。
从输入”8*5″,输出”8+8+8+8+8=40″来看,大体步骤分为:
- 获得被乘数m1,即8。获得乘数m2,即5。需要注意的是,m1和m2都是字符串类型
- 获得m1和m2整数转换后的乘积m1m2,即40
- 构建输出结果字符串
其中,输出的字符串由三部分构成
- 『8+8+8+8+8』:这部分由m1和m2生成,m1和”+”的个数相差一个,可以把m1+”+”作为一个整体,循环m2-1次,并把结果再加上一个m1
- “=”:这就是单纯的一个字符串
- “40″: 把整数类型的m1m2转换成字符串即可。
t=input("please input an equation:") p=t.index("*") m1=t[0:p] m2=t[p+1:] m1m2=int(m1)*int(m2) x='' for i in range(int(m2)-1): x=x+m1+"+" x=x+m1 print(x+"="+str(m1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