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380元/半年,儿童学编程,就上码丁实验室。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颠覆式发展,青少年教育出现了更多可能性,少儿编程教育越来越被重视,或将成为全球科技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
“编程从娃娃抓起”的口号在中国日渐风靡。然而,被视为枯燥代名词的“编程”与少儿教育联合,诞生的究竟是人工智能的时代密码还是创业者追逐的资本泡沫?
首先我们得知道修改网页代码排版的狭义编程是计算机自己可以解决的。而编程不仅仅是写代码,其核心本质是算法和逻辑。
从事软件开发十余年的中国少儿编程网创始人王林久同样表示,创造力是机器很难达到的高度,任何机器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运行,然而现实世界人类生活的最大特点是没有绝对规则。
其实少儿编程教育所关注的教育目标主要是计算思维和算法思维和结合STEAM教育跨学科理念的其他素养。
计算思维和算法思维这两个词乍一听很像,但是仔细思考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
翻阅国外诸多教育类博客不难发现,在教育领域中关于计算思维和算法思维的提法在2010年前后就已经出现。
AI研究员Paul Rosenbloom的解释了算法思维和计算思维的两个关系,就是相互作用和实现。
计算思维”解释了计算思维如何超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它包含一种想象的方法,通观察类比和构建隐喻。”
算法思维,是为了使程序符合算法的要求,算法必须具有以下属性:有限性,确定性,有效性,具有一个或多个输入和一个或多个输出。
算法是确定的,抽象的工件和程序知识。
书中的观点清晰明了,作者认为计算思维是形成算法思维的基础,即算法思维应当是在计算思维形成后逐步形成的高阶思维。
2016年度ISTE(国际技术教育协会)学生标准将计算思维者的目标定义为“学生制定和运用理解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利用技术方法的力量开发和测试解决方案。
对于学生成为计算思维者,他们必须开发学生在这方面的技能。乐高教育认为计算思维是分析思维的基础技能,将支持学生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应用程序来解决问题。
学生不仅需要学习如何处理和解决一般问题,而且要通过数学或计算过程的增加部分来解决问题。
在这些过程中寻求成功将会更好地使学生在未来使用编码和计算应用程序。计算思维包括分解,泛化,算法思维,评估和抽象。
这些步骤一起教会学生如何处理问题并在计算环境中解决问题的基础。
有趣的是,编码只是这种系统方法的一部分。
学生了解到,有可能单独处理问题的一部分,然后将这些部分重新组合起来,以获得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计算系统中开发自动化流程,以获得将来出现的类似问题。
这一步也有助于学生将解决方案的简单术语进行抛光,从而使之更适用于将来的其他问题。
计算思维不仅仅包含解决问题的技能,更包含了一种想象的方法,从具象到抽象。
从这个角度也给诸位少儿编程教育者们和广大热衷于编程教育的家长们提个醒。
少儿编程教育的目标并不是培养下一代“码农”,仅仅会写代码并不意味着孩子们具备了计算思维。
我们正在给孩子们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一种一生受用的思维方式,不论他将来会从事什么职业?